随着科技的进步,很多工序得到了优化,减少了需要的人力,原来很多人工做的事情被机器取代,进而导致工作岗位减少。雇佣关系逐渐变成承包关系,比如现在滴滴、外卖等,工人不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,而是从企业平台上接单,一个订单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承包,平台和工人共同分配收益,做的多收入才能多,不做就收入很少或没有收入,甚至还可能被扣钱。这种类似小时工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。
劳动者的数量供过于求,机械化生产的普及,相同的时间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,相对当个工价就会更低,在没有采用新工艺的地方,工作甚至会消失,因为可以花更少的钱在别处买到同样的商品。一些基础的生产工作通常是计件的,多劳多得,如果工人做的快,工人相同的工作时间,雇主要支付更多的工资,这时后雇主就会压低单个工价,减少工人的工资,降低支出,大部分企业中的降成本方案对工人都是不利的。比常规工作更努力,短期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,长期对工人是不利的。现在一些公司工作提倡996工作制,每天早上9点上班,晚上9点下班,每周工作6天,尽周日休息一天,严重的出现了一些猝死现象,工人活活累死在岗位上,大多数人都是累垮了身体,过早的被社会淘汰。
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经济发展速度必定放缓。发财的机会就会变少。赚钱的方式也会跟着改变。
当前的贫富差距很大了,从部分人的小目标一个亿,每天中大奖500万,到很多全家辛勤劳作努力一辈子都挣不到100万。这种畸形的社会贫富结构,时代的管理者不能坐视不理,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不利于社会健全。贫富差距的好坏涉及到公平和公正:公平就是10块钱10个人分,一人一块;公正就是十块钱按每个人的贡献大小比例分配。要是都平均分配,谁还会努力呢?从物理的能量守恒上讲,乌托邦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,就像永动机不能存在一样,物质不可能极大丰富,任凭每个人随意使用,所以资源永远是不足的。
计生政策决定了当今的人口结构。家庭小型化,鼓励独生子女,三口之家。随着父母的年长,年轻一代从被父母照顾到照顾父母,照顾父母一是要花时间看护,二是年老的人会患病,需要医疗费。花时间照顾父母就没有时间工作挣钱,这两者是矛盾的,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看护父母而失业,等父母老去再返回职场,甚至子女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。重返职场做的都是体力劳动的服务行业。
以前兄弟姐妹多,结婚早,可以隔代看护,或者子女轮流看护,对家庭收入影响不大,现在独生子女,结婚晚,必须子女照顾父母,年老的父母最多等到一方死去,另一个无法独立生活,才和子女同住看护,最糟糕的是一个家庭要看护四个父母,还要照顾一两个孩子。为什么不请保姆?不送到养老机构?因为穷!请保姆或送到养老院的话老人也是99%得不到善待,看护很不容易,老人由于智力减退常会做出恼人的举动,子女也常会生气,更何况没有亲情关系的保姆。保姆属于社会底层,多数文化水平不高,生活方式本省就不好,很难很周到照顾老人。就像有些家政清洁工在雇主哪里会打扫卫生,回到家就不打扫了,因为他们会计算在雇主家打扫有工钱,打扫自己家没人给钱了,得过且过。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。
一系列的重担让年轻人不敢多养孩子,虽放开了二胎三胎,也只能有富裕的家庭响应生多胎。普通人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,哪里还有生娃这种遥远的奢望。有些人害怕自己过的不好,养不好孩子,给不了孩子幸福的生活,这是对时代不满,对时代未来看不到希望的表现。
医疗费太贵了,虽然有医保,医保中看不中用,看病的价格早已是没有医保时的好几倍,医保成了少数人牟利的工具,为此甘冒风险,乐此不疲,成为了时代的蛀虫。实际生病的时候,很多费用不能报销。高血压,心脑血管,腿脚不便这样常见的慢性疾病等不报销,很多家庭常年为这些不能报销的医药费困扰。为了攒医药费节衣缩食,有的人没钱也不舍得花钱,干脆不治疗,慢慢拖成了重病,过早的死去。
每一次社会生产过剩,都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,40+岁的人比较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了。
年轻一代遭遇着绝望,心里明白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改变现状,就会放弃挣扎。明知道现状艰难却又无可奈何,还不如闲着舒坦。时代的管理者有扶贫政策,可古语有云“救急不救穷”,努力工作的人尚且过不上好的生活,游手好闲的人却能得到救济。
贫穷会减少社交。俗话说“穷在闹事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道出了人情如纸张张薄的道理。不只是因为别人不搭理穷人,穷人也会不自觉的远离社交。比如不去逛街,不去逛超市,不去医院,不参加聚会,甚至为了省钱连人情世事的礼钱也不出了。过上了远离人群的生活,生怕别人知道自己过的不好,更别提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了。